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。目前国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.7亿人,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。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近300万,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1/3,平均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。
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,对于老年人来说,尤其应该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。血管对低温十分敏感,如果不加以保护,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,那么冬季心脑血管养生知识有哪些呢?
虽然心脑血管疾病四季均可发生,但统计资料表明,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,室内外温差较大,容易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或舒张,导致血压波动加大,在老年人高血压的基础上,极容易引起脑卒中的发生;另外一方面,冬季低温致使血管中水盐代谢减慢,血流速度减缓,如果不注重生活习惯的话,血液粘稠度极容易升高,导致血液循环受阻,心脏供血不足,心率加快,耗氧量增加,心脏负担加重,极容易引发冠心病、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1.经常感到心慌、胸闷。
2.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,有时冒冷汗。
3.晚上睡觉胸闷难受,不能平卧。
4.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臂部放射性疼痛。
5.早晨起床时,若一下子坐起,会感到胸部特别难受。
6.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,有明显的胸部不舒服感觉。
7.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稍快即感到胸闷、气喘、心跳加快。
8.胸部偶有刺痛感,一般1秒~2秒即消失。
9.爬楼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动时感觉特别累,需歇好几次才能做完,且感觉胸闷、气喘。
10.浑身乏力,不愿多说话。
高血压
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≥140 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 mmHg。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,也是脑卒中、冠心病、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。高血压可增加各年龄组的死亡危险,特别是增加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危险。
糖尿病
糖尿病除能损害肾脏、神经系统及致盲以外,还会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,80%的糖尿病患者都死于心血管疾病,因为升高的血糖毒害性很强,它可以损伤血管,加快血凝块形成,破坏血管的结构。人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还会促进高血脂的发生,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。
吸烟
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,前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概率高4~6倍,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要比后者高2~4倍。烟草中的一氧化碳可与人体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,降低血红蛋白携带氧能力,还会破坏血管内膜,使其不平整,加速粥样斑块形成。烟草中毒性最大的是尼古丁,可诱发高血压,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。
遗传因素
冠心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,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。
超重和肥胖
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若体脂过多集中于腹部,形成向心性肥胖,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群,男性腰围≥85cm、女性≥80cm者患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.5倍。
饮酒
大量饮酒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。
体力活动不足
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越来越多的使用机器和交通工具,使体力活动减少,易引起肥胖、血糖升高、血脂增高。此外,较少的体育锻炼还能使心脏、血管代偿功能减退,发生冠心病。每周坚持3~5次、每次20~6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明显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。
社会心理因素
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与社会、心理因素关系密切。长期暴露于有害心理环境下,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。急躁、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强者高血压患者显著多于普通人。
高盐低钾膳食
成人每日摄入食盐1~2g即可满足生理需要。摄入过多的食盐,可导致高血压。食盐中致血压升高的成分主要为钠,膳食中的钾可对抗钠的升血压作用。钾的来源是蔬菜水果,高盐而蔬菜水果少的膳食不仅高钠低钾,而且含钙及优质蛋白也少,更加重钠的升压作用。
冬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
1、合理膳食
冬季老年人的膳食中要特别注重膳食纤维、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的供给,因为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,大便通畅,抑制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;而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胆固醇,软化血管,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、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;维生素在脂质代谢以及防止心血管老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因此老年人的膳食中要保证足够的蔬菜水果和适量的坚果及鱼类。
2、适当进补
因为寒冷的原因,很多人都有冬季进补的习惯。但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,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材,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。老人冬季就不适合用肉食进补,反而像山药、萝卜、莲藕、芡实、枸杞子等平补或清补的蔬菜粮食更加合适。
3、适度运动
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要适当运动,一定的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,促进心血管的健康,但运动量过大则会加重心脏负担,因此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,最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,强度中等。冬季老年人要等阳光充足的时候再去锻炼,此时温度回升,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。老年人冬季不要晨练,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,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,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4、心态平和
冬季是季节性忧郁的高发期,老年人要保持心情愉悦,多参加社交活动。而且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,尤其是脾气急躁易发怒,会让血管收缩,血压急剧升高,最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。因此老年人在冬季更要放宽胸怀,稳定情绪。
5、警惕疾病信号
老年人冬季不要忘记定期做身体检查,监测血压、血脂、血糖浓度,家中也可以备简易心电检测仪等工具。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前兆有头晕、意识模糊、呼吸困难、心悸、忽然性的疼痛等,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着心血管系统供血供氧的不足,老人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。平时一些应急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应该随时备着,当有需要时可以救急,然后立即去医院就诊。
6、起床注意“三缓慢”
起夜要慢:很多老人都有起夜习惯,注意勿起床太猛,以防因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,或夜间视线模糊而摔倒。切记,起床时动作要缓慢,先开灯,坐上片刻再下地。
早上起床要慢:睡眠醒来时先在床上躺一会儿,待身体“醒透”后再起床,避免猛起诱发心绞痛、中风等疾病。
起床后排便要慢:老年人群用力排便会使腹部压力增高,而增高的腹压会让心脏排血阻力增加,使血压升高、心肌耗氧量增加,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,所以排便勿用劲,排不出来不要勉强,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通便药物。
7、定期体检不可少
专家提醒,经常体检可提前发现疾病或者致病因素并及早治疗。35岁以上的人应经常测量血压,血压超过或等于140/90毫米汞柱就应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干预。高血压病人要谨遵医嘱按时、按量坚持服药,不可擅自减药或者停药。
专家提醒,因为年轻人社会压力大,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,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,应引起注意。多数人在发病前都有血压升高或波动、头痛头晕、手脚麻木无力或者心慌、心前区憋闷等先兆,发现后要尽早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
传播健康生活方式,
让百岁成为人生标配!
Copyright ©2021 河南德润万家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2021030130号-1